贝里尼是我最喜欢的歌剧作曲家之一,他介于歌剧史上划时代的巨匠格鲁克(Gluck)和威尔第(Verdi)之间,是承前启后的人物,尽管他只活了34岁。他的作品以天籁般清澈动人、催眠般引人入胜的旋律见长。《诺玛》不仅是贝里尼的代表作,也是美声歌剧的经典。《诺玛》的女主角诺玛可谓是歌剧剧目中最难演唱的角色,因为从歌唱角度看女高音需要宽广的音域、嗓音的灵活性、充满力度的戏剧女高音音质和戏剧张力以及对音色和声线气流运行的超强控制力。从扮演角度看,女主角需要经历很激烈的性格冲突和感情幅度变化。
此剧一共有两幕。《诺玛》的故事就是爱情、诱惑、背叛、失落、宽厚、狠心、报复、牺牲、升华的故事。
当波里昂尼最终落在她手中,生死由她确定时,诺玛还是不忍心杀他。最终诺玛以自我牺牲来清洗自己的污点。她的行动感动了波里昂尼,重燃起他对诺玛的爱:“诺玛,真正认识你已经太晚。。你的刑台,就是我更圣洁的永恒之爱⋯⋯”
从剧中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最有看点的当然是诺玛,爱恨交织时的行为最能显现一个人内在的美德,尽管她有种种邪念,比如想杀死她的孩子来报复他,但在最关键的时刻她总是让善良战胜邪恶,就连面对惩罚那个负心人时,她还是下不了手,因为她依然爱他。对她的情敌阿达尔吉莎,她没有任何责怪之意,将她男人的负心完全归咎于他。两个情敌之间的竞争关系又交织著一种近似母女情的意味,意大利人对情敌关系中这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的诠释对我等文革中成长的人来说有点费解,虽说咱还算不上是醋瓶子,但想起毛主席说的:“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啊?:)最后阿达尔吉莎还是违背了她对诺玛的承诺,诺玛这才显示出一种遭到背叛的愤怒,除了感情上遭到这一对她所爱的男女的双重背叛外,她更愤怒的是阿达尔吉莎让波里昂尼涉足德鲁依人视为神圣不可沾污的神庙。在私人感情上诺玛是遭到背叛的牺牲品;但在公众利益上,她却是个背叛她父亲和她民众的危害者。然而她也是一个负责任的领袖,为清洗自己的污点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诺玛是个令人又敬又爱又怜的角色。
这一切的爱恨情仇都是在一个不同经济和社会模式之间的国际政治军事冲突中铺展的。在这场南北冲突中,南方的罗马人代表了地中海文化扩张性的父系社会,北方的德鲁依人代表了崇拜自然和女性神灵的母系社会。整部剧充满诗性,戏剧张力和其中渗透出的古希腊悲情色彩令人叹为观止。作词者是当时最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 Felice Romani,贝里尼充满诗情的音乐与之衔接得天衣无缝。
从剧中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最有看点的当然是诺玛,爱恨交织时的行为最能显现一个人内在的美德,尽管她有种种邪念,比如想杀死她的孩子来报复他,但在最关键的时刻她总是让善良战胜邪恶,就连面对惩罚那个负心人时,她还是下不了手,因为她依然爱他。对她的情敌阿达尔吉莎,她没有任何责怪之意,将她男人的负心完全归咎于他。两个情敌之间的竞争关系又交织著一种近似母女情的意味,意大利人对情敌关系中这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的诠释对我等文革中成长的人来说有点费解,虽说咱还算不上是醋瓶子,但想起毛主席说的:“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啊?:)最后阿达尔吉莎还是违背了她对诺玛的承诺,诺玛这才显示出一种遭到背叛的愤怒,除了感情上遭到这一对她所爱的男女的双重背叛外,她更愤怒的是阿达尔吉莎让波里昂尼涉足德鲁依人视为神圣不可沾污的神庙。在私人感情上诺玛是遭到背叛的牺牲品;但在公众利益上,她却是个背叛她父亲和她民众的危害者。然而她也是一个负责任的领袖,为清洗自己的污点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诺玛是个令人又敬又爱又怜的角色。
这一切的爱恨情仇都是在一个不同经济和社会模式之间的国际政治军事冲突中铺展的。在这场南北冲突中,南方的罗马人代表了地中海文化扩张性的父系社会,北方的德鲁依人代表了崇拜自然和女性神灵的母系社会。整部剧充满诗性,戏剧张力和其中渗透出的古希腊悲情色彩令人叹为观止。作词者是当时最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 Felice Romani,贝里尼充满诗情的音乐与之衔接得天衣无缝。
象帕斯塔这样的女神当然几百年才出一个,所以《诺玛》这出歌剧曾经一度封尘,无人问津,主要是没能力问津,直到上个世纪最伟大的歌剧女神(纯属我小百姓个人观点)玛丽亚。卡拉斯
(Maria
Callas)以她震魂摄魄的嗓音和心血凝成的表演重振了美声歌剧,我们今天才有幸观赏这曾经濒临绝种的剧式。卡拉斯的名字很多时候都与帕斯塔的名字相提并论,据说两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想必贝里尼地下有知,该是何等欣慰。另一位歌剧女神蒙特赛拉特。卡巴耶(Montserrat
Caballé)说,卡拉斯不光以自身印证了美声歌剧的美,更重要的是她为后人树立了楷模,展现和传授了如何唱好美声歌剧,使美声歌剧得以重振。卡巴耶深情地说,如果没有卡拉斯,也就没有当今的美声歌剧。
《诺玛》是出类拔萃的美声歌剧,她没有人们所批评的一般美声歌剧(Bel
Canto)通常存在的那些缺点,比如表演模式和曲式固定,剧中角色的性格缺乏深度,音乐与戏剧性脱节等,她似乎更有威尔第歌剧的特点,音乐美与戏剧张力交织得和谐自然。贝里尼的音乐富感染力和表现力,在重唱中重旋律轻和声,另外在某些场合宣叙调和咏叹调的顺序、咏叹调中Cavatina和Cabaletta的比例等细节方面与美声歌剧另外两巨头略有不同。贝里尼很强的戏剧性表现在诺玛登台亮相的处理上,诺玛上场时,有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味道,贝里尼让观众等待期望了好久才让诺玛上场。这种“等待”技巧让普契尼(Puccini)在《杜兰朵》(Turandot)中发挥到极至,杜公主一直到第二幕才出场。
我一向喜欢美声歌剧,美声三巨头中又最爱贝里尼(其余两位是《塞尔维亚的理发师》作者罗西尼和《安娜。博莱娜》作者唐尼采蒂)。文青佐。贝里尼 (Vincenzo Bellini)1801年11月3日生于西西里的一个音乐之家,死于1835年9月23日,是三位中最短命但也是最有才的。跟莫扎特一样,贝里尼出身于音乐世家,也是一个绝世的音乐神童。传说中他18个月时会唱 Valentino Fioravanti 的咏叹调,5岁弹得一手好钢琴,6岁开始作曲。他作的曲以旋律优美著称,《诺玛》是他的代表作,其中第一幕中的森林之曲被歌剧大师威尔第称为“世上最美的旋律”。
我一向喜欢美声歌剧,美声三巨头中又最爱贝里尼(其余两位是《塞尔维亚的理发师》作者罗西尼和《安娜。博莱娜》作者唐尼采蒂)。文青佐。贝里尼 (Vincenzo Bellini)1801年11月3日生于西西里的一个音乐之家,死于1835年9月23日,是三位中最短命但也是最有才的。跟莫扎特一样,贝里尼出身于音乐世家,也是一个绝世的音乐神童。传说中他18个月时会唱 Valentino Fioravanti 的咏叹调,5岁弹得一手好钢琴,6岁开始作曲。他作的曲以旋律优美著称,《诺玛》是他的代表作,其中第一幕中的森林之曲被歌剧大师威尔第称为“世上最美的旋律”。
我听下来,这歌唱得最好的是玛丽亚。卡拉斯,她基本上没有用美声唱法的花哨装饰音来炫技,完全是以情动人。国内网上能搜到的她最好的唱版是1952年现场版,卡拉斯很少录音,《诺玛》只录过两次,1954年和1960年,1954年版唱得更好些。当然传说中的帕斯塔将这歌唱得无人可及,现世的人都无缘听她的妙音了。蒙特赛拉特。卡巴耶次之,她在唱“啊”连音时,用了颤音,她技巧高超,颤音显示出拜祭者的颤畏和天籁般圣洁的气氛。颤音用得不好的人,就有点象祭神时花哨不虔诚的感觉。另外一个难点就是贝里尼把最难唱的咏叹调摆在第一幕,歌唱家上台热身没多久就要挑大梁了。
《圣洁女神》分两部份,第一部份是抒情性的Cavatina唱段,第二部份是激情性的Cabaletta唱段。我翻译的歌词译文如下:
《圣洁女神》分两部份,第一部份是抒情性的Cavatina唱段,第二部份是激情性的Cabaletta唱段。我翻译的歌词译文如下:
Cavatina部份
《圣洁女神》
哦圣洁女神,
你烁光闪银
化远古圣林
为美好赐予。
圣光无暇又清新。
哦女神,让神灵抚平
炽热勇猛的热忱。
让和平洒遍红尘
你主领天境⋯⋯
完成祭典:让圣林
远离尘世俗人。
O pure Goddess, who silver
These sacred ancient plants,
Turn thy beautiful semblance on us
Unclouded and unveiled...
Temper, o Goddess,
The brave zeal
Of the ardent spirits,
Scatter on the earth the peace
Thou make reign in the sky...
Complete the rite : and the sacred wood
Be clear of the laity.
Cabaletta部份:
《圣洁女神》
哦圣洁女神,
你烁光闪银
化远古圣林
为美好赐予。
圣光无暇又清新。
哦女神,让神灵抚平
炽热勇猛的热忱。
让和平洒遍红尘
你主领天境⋯⋯
完成祭典:让圣林
远离尘世俗人。
O pure Goddess, who silver
These sacred ancient plants,
Turn thy beautiful semblance on us
Unclouded and unveiled...
Temper, o Goddess,
The brave zeal
Of the ardent spirits,
Scatter on the earth the peace
Thou make reign in the sky...
Complete the rite : and the sacred wood
Be clear of the laity.
Cabaletta部份:
When the irate and gloomy God
Asks for the Roman’s blood
My voice will thunder
From the Druidic temple.
He will fall ; I can punish him
But my heart is unable to do so.
Ah! Return to me beautiful
In your first true love ;
I’ll protect you
Against the entire world.
Ah! Return to me beautiful
With your serene ray;
I’ll have life, sky
And homeland in your heart.
Ah, return again as you were then,
When I gave you my heart then,
Ah, come back to me.
此剧因为旋律优美,歌都很好听,除了上述咏叹调,第二幕中的诺玛与阿达尔吉莎的抒情咏叹调二重唱Mira
O Norma、诺玛与波里昂尼的二重唱:mia man alfin tu sei 以及第二幕终场时的三重唱Deh! non
volerli
vittime都是登峰造极之作。有趣的是第一幕中德鲁依人请战的大合唱悲壮雄浑,充满被压迫者反抗占领者的战斗力,与威尔第的歌剧《那布科》(Nabucco)中的《希伯莱奴隶之歌》(Va
Pensiero)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这里的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位置颠倒了,在《诺玛》中是北方的德鲁依人(地理位置大约是凯尔特和高卢)反抗南方的罗马人,在《那布科》中则是南方的意大利人反抗北方的奥国人。
这次有幸观赏华府国家歌剧院演出的《诺玛》,安吉拉。米德(Angela
Meade)出演诺玛,资深次女高音多罗拉。扎吉克(Dolora Zajick)出演诺玛的情敌阿达尔吉莎。波多黎各男高音Rafael
Davila演波里昂尼。俄国男低音Dmitry
Belosselskiy演诺玛的父亲、德鲁依首领。此次华府的《诺玛》阵容好坏参半,总的说来,优点多过缺点。
演诺玛的女高音安吉拉。米德是后起之秀,曾为明星雷妮。弗莱明(Rene Fleming)的B角,曾获得50多项歌唱比赛奖。米德的演唱还不错,总的说来她唱力量型的Cabaletta咏叹调以及宣叙调强过抒情型的 Cavatina咏叹调。她唱《圣洁女神》一曲差强人意,持续那原该很长的“啊”音时讨巧加速,以换取“啊”音之间衔接的顺溜,但她上升到高音区时用颤音控制不力,音色忽明忽暗如风烛之焰。她的优点是音质不错,厚重圆润,灵活性也好;缺点是对声线和音色的控制力差。她唱重唱时就很出色。
次女高音Zajick演唱的Adalgisa很好,她在控制力方面略胜米德,但就是形象太重,而且她已年过花甲,似乎不适合演少女的角色。女高音和次女高两人的歌喉都属于力量厚重型,重唱的时候层次不很清楚。男高音Davila第一幕时不太好,声音暗、音质薄,唱第一段咏叹调到高音区时还走调,但第二幕时就越来越好了,到终场时音色变得很亮,看来歌喉需要时间适应。看别人的评论,都说Davila唱得很好,看来我看的这场戏中他表现失常或者感冒。俄国男低音演唱得不错,挑不出毛病,但也好像记不住他有什么特点,可能是角色不太吃重的缘故。从整体演唱角度来看,整个团队都比较投入,如果不计较演员外形的话 (两位女角身材高大,男高音显得相对瘦小,演诺玛老爹的男低音高大挺拔,但看上去象小青年),演唱还属有感染力。
管弦乐队由意大利指挥Daniele Rustioni执掌,优点是表现力和感染力非常强,听序曲时已经听得我泪流满面,听几个重要唱段时更是让我觉得需要化很大劲才能不让人察觉我的涕泪。缺点是终场时管弦乐声音太响,盖过了三重唱。这指挥才29岁,看来进入角色后忘记了乐队的职能是为歌唱家服务,音量要不偏不倚地体现歌者的“渗透力”,让剧院最后一排的观众都能惊叹歌者的“渗透力”。我坐在正厅中央也听不到三个大力嗓音巨无霸尾声时的高音渗透力,想来Rustioni有点发功过猛,换了多明高来指挥,绝对不会出现这种喧宾夺主的现象。
舞台设计与置装很好,灯光的运用都是极佳。舞型设计略显业余,有点零乱,我怀疑可能是剧院为了节省开支,找舞蹈系的大学生来充数。歌剧团队阵容强大,表演得力。
总体而言,是场成功的演出,只要不拿它去跟卡拉斯版比。但听歌剧时又很难不想到卡神,米德的歌喉不错,但感情方面差好多,根本唱不出卡神那种刻骨铭心的哀伤,听卡神52年版和60年版,心就完全被俘虏了,全部身心和神经都在跟著她的歌声渗泪。其实卡神是用她自己的生命和经历在唱,现在的明星歌唱家没有这种苦难的经历,可能无法去深刻地诠释诺玛这种角色,因此塑造出的角色未必能征服人心。还有60年版中跟卡神搭档的男高音科莱里(Franco Corelli)现在恐怕根本就没有,这就无需多说了,我不光是个偏心的粉丝,而且是顽固不化的偏心。非专业小P民,点评时没有利益关系,可以实话直说,无意得罪任何人,已经有言在先说白了,我是业余的在这小打小闹玩玩。
卡神已去,但她的诺玛依然深入人心。我在文后插上1960年全剧录音连线,我最喜欢的歌剧和歌剧演员组合,感谢上海围脖友@陈郁童鞋辛勤上传分享。另外文后也为有兴趣的博友附几首重唱的连线。©H.L.Glennie
本文中提及的某些与歌剧有关的背景资料:
美声歌剧三巨头:
唐尼采第(Gaetano Donizetti,1797-1848),代表作有《安娜。博莱娜》(Anna Bolena)、《拉莫摩尔的路淇亚》(Lucia di Lammermoor)等。
贝里尼(Vincenzo Bellini, 1801-1835),代表作有《诺玛》(Norma)、《清教徒》(I puritani)等。
罗西尼(Gioacchino Antonio Rossini,1792-1868),代表作有《塞尔维亚的理发师》等。
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1714-1787),法式歌剧的划时代改革者,崇尚真实主义,将角色的性格感情塑造而非花哨的唱功和无聊的舞蹈放在首位。他的赞助者是法国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东尼。格鲁克的旋律优美,充满感情。代表作是《奥菲欧与尤丽迪淇》(Orfeo ed Euridice)。那首如今依然闻名于世的奥菲欧的咏叹调《世上没有尤丽迪淇我怎么活》曾经让多少人心碎流泪。
威尔第(Giuseppi Verdi,1813-1901),浪漫主义时代意式歌剧最伟大的作曲家,融合了美声歌剧的音乐美与人性感情的丰富性和强烈的戏剧感。他一共著有26部歌剧,有家喻户晓的《茶花女》、《阿依达》,有史诗歌剧《那布科》,最震撼的代表作为取材于莎士比亚戏剧的《麦克白斯》。
演诺玛的女高音安吉拉。米德是后起之秀,曾为明星雷妮。弗莱明(Rene Fleming)的B角,曾获得50多项歌唱比赛奖。米德的演唱还不错,总的说来她唱力量型的Cabaletta咏叹调以及宣叙调强过抒情型的 Cavatina咏叹调。她唱《圣洁女神》一曲差强人意,持续那原该很长的“啊”音时讨巧加速,以换取“啊”音之间衔接的顺溜,但她上升到高音区时用颤音控制不力,音色忽明忽暗如风烛之焰。她的优点是音质不错,厚重圆润,灵活性也好;缺点是对声线和音色的控制力差。她唱重唱时就很出色。
次女高音Zajick演唱的Adalgisa很好,她在控制力方面略胜米德,但就是形象太重,而且她已年过花甲,似乎不适合演少女的角色。女高音和次女高两人的歌喉都属于力量厚重型,重唱的时候层次不很清楚。男高音Davila第一幕时不太好,声音暗、音质薄,唱第一段咏叹调到高音区时还走调,但第二幕时就越来越好了,到终场时音色变得很亮,看来歌喉需要时间适应。看别人的评论,都说Davila唱得很好,看来我看的这场戏中他表现失常或者感冒。俄国男低音演唱得不错,挑不出毛病,但也好像记不住他有什么特点,可能是角色不太吃重的缘故。从整体演唱角度来看,整个团队都比较投入,如果不计较演员外形的话 (两位女角身材高大,男高音显得相对瘦小,演诺玛老爹的男低音高大挺拔,但看上去象小青年),演唱还属有感染力。
管弦乐队由意大利指挥Daniele Rustioni执掌,优点是表现力和感染力非常强,听序曲时已经听得我泪流满面,听几个重要唱段时更是让我觉得需要化很大劲才能不让人察觉我的涕泪。缺点是终场时管弦乐声音太响,盖过了三重唱。这指挥才29岁,看来进入角色后忘记了乐队的职能是为歌唱家服务,音量要不偏不倚地体现歌者的“渗透力”,让剧院最后一排的观众都能惊叹歌者的“渗透力”。我坐在正厅中央也听不到三个大力嗓音巨无霸尾声时的高音渗透力,想来Rustioni有点发功过猛,换了多明高来指挥,绝对不会出现这种喧宾夺主的现象。
舞台设计与置装很好,灯光的运用都是极佳。舞型设计略显业余,有点零乱,我怀疑可能是剧院为了节省开支,找舞蹈系的大学生来充数。歌剧团队阵容强大,表演得力。
总体而言,是场成功的演出,只要不拿它去跟卡拉斯版比。但听歌剧时又很难不想到卡神,米德的歌喉不错,但感情方面差好多,根本唱不出卡神那种刻骨铭心的哀伤,听卡神52年版和60年版,心就完全被俘虏了,全部身心和神经都在跟著她的歌声渗泪。其实卡神是用她自己的生命和经历在唱,现在的明星歌唱家没有这种苦难的经历,可能无法去深刻地诠释诺玛这种角色,因此塑造出的角色未必能征服人心。还有60年版中跟卡神搭档的男高音科莱里(Franco Corelli)现在恐怕根本就没有,这就无需多说了,我不光是个偏心的粉丝,而且是顽固不化的偏心。非专业小P民,点评时没有利益关系,可以实话直说,无意得罪任何人,已经有言在先说白了,我是业余的在这小打小闹玩玩。
卡神已去,但她的诺玛依然深入人心。我在文后插上1960年全剧录音连线,我最喜欢的歌剧和歌剧演员组合,感谢上海围脖友@陈郁童鞋辛勤上传分享。另外文后也为有兴趣的博友附几首重唱的连线。©H.L.Glennie
本文中提及的某些与歌剧有关的背景资料:
美声歌剧三巨头:
唐尼采第(Gaetano Donizetti,1797-1848),代表作有《安娜。博莱娜》(Anna Bolena)、《拉莫摩尔的路淇亚》(Lucia di Lammermoor)等。
贝里尼(Vincenzo Bellini, 1801-1835),代表作有《诺玛》(Norma)、《清教徒》(I puritani)等。
罗西尼(Gioacchino Antonio Rossini,1792-1868),代表作有《塞尔维亚的理发师》等。
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1714-1787),法式歌剧的划时代改革者,崇尚真实主义,将角色的性格感情塑造而非花哨的唱功和无聊的舞蹈放在首位。他的赞助者是法国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东尼。格鲁克的旋律优美,充满感情。代表作是《奥菲欧与尤丽迪淇》(Orfeo ed Euridice)。那首如今依然闻名于世的奥菲欧的咏叹调《世上没有尤丽迪淇我怎么活》曾经让多少人心碎流泪。
威尔第(Giuseppi Verdi,1813-1901),浪漫主义时代意式歌剧最伟大的作曲家,融合了美声歌剧的音乐美与人性感情的丰富性和强烈的戏剧感。他一共著有26部歌剧,有家喻户晓的《茶花女》、《阿依达》,有史诗歌剧《那布科》,最震撼的代表作为取材于莎士比亚戏剧的《麦克白斯》。
©H.L.Glennie
诺玛与阿达尔吉莎的抒情咏叹调二重唱Mira O Norma
(卡巴耶、柯索托)
诺玛与波里昂尼的二重唱(卡拉斯、科莱里,1960年)
终场三重唱(卡拉斯、科莱里、扎卡里亚)
我的其他歌剧剧评以及歌词中译:
2013.4.15
大卫君雅评:
非常享受,能看到如此的介绍,感性的理性的,跨越时空的。这中间也在提示爱的真谛,爱的困惑、爱的广博、爱的深蕴。西方戏剧,历史的看其显性张扬的特点,与其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而这正是西方崛起或衰老的根本,或也是一种永恒。人类的精神物质世界在《诺玛》的介绍中,活着,写得非常好,带感悟性的文字。
戏剧舞台,也是一个世界。一个交流、穿越的世界。
歌剧,有时间还是需要好好感受一下。美声的正统性应该是一种美好的追求。
淑女雅评:
戏剧舞台,也是一个世界。一个交流、穿越的世界。
歌剧,有时间还是需要好好感受一下。美声的正统性应该是一种美好的追求。
淑女雅评:
艺术不分国界,人类情感相通。这篇文章展现出人的本性和爱的真谛,还要说那句话:震撼灵魂!
除第一张照片,其余照片来自网络,诚谢作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