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7, 2018

少年派漂流中的生命奧祕

李安再次超越了他自己,他的《少年派漂流记》(Life of Pi)也大大超过了我的预期。电影经过李安的诠释,比书更清晰地将隐含在故事中的灵性层次显现出来:一个少年在一个未知的世界寻求幸存的挣扎中,通过与老虎的互动,将恐惧化为生存的勇气和力量,让冲突浇灌生命之花,结出成长和升华的硕果。


故事情节:从小在动物园长大的印度少年派,在与全家远渡重洋移民加拿大的途中遭遇沉船,除了派之外全船人遇难。派的救生艇上还有几个幸存的动物:受伤的斑马、凶恶的鬣狗、猴子和老虎,这些动物都是派爸爸将动物园中的动物托运在船上准备带到加拿大去出售的。经过动物间的厮杀,最后只剩下派和那只名叫李查德。帕克的老虎。在恶劣和未知的环境中,少年和老虎从你死我活的关系中,磨合出相辅相存的共同目标:幸存。最后船漂流到了墨西哥海岸,老虎钻进丛林,少年获救。保险公司来向派调查沉船一事,调查人员不相信少年与虎同船的这段经历,无奈中,少年派编造了另外一个幸存版本:他与船上一个受伤的水手、派妈妈、船上的厨师一起上了救生艇。途中厨师杀死了水手和派妈妈,并用两人的尸体来钓鱼,愤怒的派随即杀死了厨师。

这部电影好就好在每个人看了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想像的层次和空间非常广。

那你到底相信哪一种解释?人是不是需要“相信”这个概念?是不是相信这个故事的存在,是不是相信可知世界中的其他东西,是不是对未知世界也充满信念,这些都是有点玄的问题。我是和老公以及两位朋友一起去看的,看完大家谈感想,每个人都在分析,每个人的理解都差别很大,这其中有东西文化的差别,也有地域和时代的差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每个人都已经入戏了,为了一部电影中的故事来讨论这是现实还是幻想这两个命题,这本身已经说明大家早已忘记了这仅仅是一个电影故事。

故事中交织了好几条并行的线索:科学与宗教,现实与幻想,恐惧和勇气,苦难和智慧,风格有点象巴洛克时期的帕萨卡利亚(Passacaglia)式的作曲风格,“袖子”上的和声发展变化出主题的各个层面,但“全曲”自始自终贯串著同一条基线:生命在未知世界中探求挣扎和成长这一主题。

电影开始时,各项代表了全球性不同理念的冲突在中年派的回忆叙述中一一登场:

此片的看点很多,除了精湛的演技、摄影和视觉特技(所有动物都是电脑合成)外,故事本身的看点也很多,对我来说故事情节中最耐人寻味的是食肉岛和老虎回归森林前的那段。


该电影的象征意味很浓,电影中两次出现同样的花形象征标记。第一次是少童派在接触印度教时女祭司指点他看宇宙,这时夜空中出现流星般划过的图案,既象犹太教中的生命之花的标记,又象印度教中象征未知的标记。 第二次类式标记出现时,派和老虎在海上,老虎伏在船边似乎陷入沉思,派问老虎:“李查德。帕克,你在看什么?” 此时海面上突然艳光四射,可以一眼望尽海底,派看到了这标记,也看到了让他失去全家的沉船。 可惜两处的象征画面闪得快了一些,看那象征标记看得不太清楚,也似乎没引起同观者的注意,以后看来还要再看一遍电影。
另外有趣的画面是派自制的橡皮筏。


该电影对每个平常人都有意义,因为它讨论的是生命的成长。成长是痛苦的,或许派的故事仅仅是一种幻想,但其中传达的讯息却能应用到日常生活,即使是最平常的人也会有恐惧和担忧,即使置身于我们最熟悉的环境,也还有我们所未知的世界如生老病死,如何去面对,如何从恐惧和挣扎中去发现勇气和力量,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的人生课题。苦难能够摧毁人,也能锻炼人,少年派那种永不放弃的执著,是一种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在唯物主义世界观中长大的我们,或许对那种无形无权的精神力很难理解,这就是有信念和没有信念的区别,信念可以化无为有,化腐朽为神奇。

对我个人来说,这部电影刻在我心中的关键词有两个:探寻与信念。在未知的世界中探寻一种激发生命的精神力量,是我试图与更高阶之灵连接的愿望。每个人的灵性连接方式不同,有些人需要探寻,在不断探索和批评的否定之否定中修成正果;有些人需要用身心去顶礼膜拜来净化自己;有些人用服务社会行善来积德 ⋯⋯大千世界,既然造物主造出了不同的人,也一定会允许人用不同的方式去连接神灵,这就是信念,相信真善美,相信连接,相信奇迹!但又不是盲信,而是用知识和经验陶冶性情以后的坚信。©H.L.Glennie 

博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称谢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