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音樂劇Cabaret,根據同名小說改編,今年是它問世51週年。劇情大意涉及幾組人的故事。
20年代一位美國窮作家去先鋒派文學的盛地柏林尋找寫作靈感,坐火車途中與德國人恩斯特做了朋友,恩斯特為他介紹了一處房租超便宜的寓所,女房東弗洛林是個60歲左右的老姑娘,很精明,但也買恩斯特的面子低價出租房子給作家。
作家在當地一家叫Kit Kat的夜總會裡結識了紅女角薩莉,兩人相愛,薩莉懷孕想墮胎,作家說服她留下孩子與他成家,薩莉同意了。作家差錢養家,恩斯特為他找了個肥差,讓他跑巴黎,條件是將一只箱子交給巴黎接應的人就行。
房東老太弗洛林的猶太朋友赫爾經營著一家商店,是個心情很陽光永遠樂觀的可愛的老頭兒,他很愛弗洛林,弗洛林終於被他感動,願意與他結婚。弗洛林的女房客經常帶海軍水手回家胡搞,弗洛林多次干預阻止,女房客卻說自己是慰問這些愛國水兵。
夜總會MC是個猶太人,對女雇員極盡操縱猥瑣,他要薩莉重回夜總會工作,讓夜總會繼續興旺一如往昔,不知此時他的死期已近。
作家是最敏感的一族,他在弗洛林與赫爾的訂婚晚會上偶然發現恩斯特的納粹袖章,非常反感,他拒絕了恩斯特給他上次去巴黎的酬勞支票,薩莉卻一把奪了過去。恩斯特也除卻僞裝,當場警告弗洛林不要與赫爾結婚,“因為赫爾不是德國人”。作家決定帶薩莉回美國,薩莉拒絕了,她無法擺脫她已經習慣的小圈子,她又墮胎了。接著赫爾來告別,他要搬走了,因為不想讓被迫與他分離的弗洛林難過。作家勸他去美國,老頭兒說他一生已經經歷了這麼多的磨難,這一次他也能挺過去,作家滿臉悲哀。在前往巴黎的火車裡,檢票員問作家是不是喜歡美麗的德國,作家感慨萬千,隔了半晌才擠出一句話:是的,德國美麗。
此劇看點很多,舞型設計是強項,舞蹈語言很豐富,上半場舞型是肆意放蕩的性感,下半場則是詭秘黑暗的死亡陰影;音樂很有表現力,上半場是音色亮麗的長號弦樂加打擊樂為主,唱和跳都轟轟烈烈熱熱鬧鬧,節奏歡快也搞笑,下半場節奏慢下來,管弦樂從合奏開始,漸漸一件件樂器慢慢退出,最後只剩大號奏出一種很怪誕的聲音,音色越來越暗,到最後是加了弱音器發出死相怪氣的拖長音,音調越來越不諧和,除了象征死亡外還帶著一種滑稽腔。
舞臺設置相對簡單,變化不大但非常有創意,將劇情烘托得淋漓盡致!上半場是夜總會的光怪綠離,紅色紫色為主,光線不斷閃爍,樂隊在上層,歌舞者在下層,上層的樂隊限在一個歪斜的框子裡,框子四周都是燈閃閃,倒象是房間牆上掛歪了的巨大電子相冊。下半場的舞臺從平常光色開始越來越暗,快終場時呈黑色,終場最震撼,所有劇中人都上臺,上層管弦樂隊全部脫空,只剩椅子和樂譜架以及孤獨站立的薩拉,燈光全部關閉,背景是完全黑白的奧斯威辛集中營,所有劇中人都成了黑色剪影,然後燈光聚焦在夜總會的猶太MC身上,他穿著黑風衣跳掙紮狀舞,然後退去黑風衣露出囚犯的條子服,一道閃電光照著他蒼白的臉,他僵直著慢慢倒地。然後臺上徹底黑暗。
劇場的氣氛反差很大,上半場大家笑翻了天,下半場安靜得嚇人,到終場時,靜得連針掉地都能聽到。演員謝幕時,觀眾似乎還沒從劇中出來,獲得喝彩聲最多的不是演得最好的人,而是劇中的受害者,弗洛林和猶太老頭獲得最高的掌聲,然後是夜總會的MC,演恩斯特和女房客的人掌聲最少。我自己則是感覺想流淚又卡在喉嚨裡流不出。
回程途中浮想聯翩,想起當年那些猶太人,有的有先見之明離開了德國,有的象劇中人無法適應遷徙選擇留在原地,另一些人有離開德國的先見之明卻選錯了地方,比如安妮弗蘭克一家。在亂世一個人的一時念頭就是一生的生死選擇,很佩服那些到了晚年還能移民的人。每一次動蕩都給象女房東那樣的流氓無產者帶來機會,令她大唱:明天屬於我們,事實又怎樣呢?二戰犧牲的不只是猶太人,德國人也一起遭殃,舉著“正義”的旗幟消滅異己,仇恨只會帶來自取滅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